
今年年初,江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组织开展“江西省消费维权人物事迹经验推广”活动。3月,33个消费维权人物事迹经验被公布推广,其中,江西中医药大学消费维权服务中心名列其中,成为唯一一个以团体名义获此殊荣的高校。
江西中医药大学消费维权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。11年来,该中心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实践,逐步构建起学校监管、商户自律、师生参与的共治格局,打造安全、放心、舒心的校园消费环境,用心用情守护师生合法权益。
学生权益放首位
在江西中医药大学,说起最有人气的地方,“江中商城”肯定榜上有名。这个商城内既有售卖各类生活物资的超市,也集纳了备受大学生青睐的各式饮品店、水果店等店铺。学校上万名师生的日常生活工作需求,均可在商城内得到满足。
可以说,商城内蕴含着庞大的消费需求。但如何让师生在拥有消费获得感的同时,提升消费满意度?2014年,学校成立消费维权服务中心(以下简称中心),创造了一个由学校产学研服务中心主导、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消费维权组织,其聚焦“依法保障师生消费权益”,正式开启了一段“江中医大实践”。
去年,有学生向中心值班人员反映,在商城内购买的奶糖“包装有些差异”。接到信息后,学校第一时间与生产厂家联系,要求校内商户提供进货单,并封存其在校内售卖的奶糖,之后将奶糖寄送至厂家进行检测。“最后经厂家检测,发现是假冒伪劣商品,我们依法依规对商户作出了处罚决定。”产学研服务中心校办产业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吴亚松说。
为维护师生消费权益,学校将学生权益放在首位,广泛发动学生参与,不仅在学校各班级设置信息员,还从9个学院各选拔一名学生,轮流负责中心管理事务,深入参与问题反馈、赔偿处理等各管理环节。“这些学生代表了广大学生群体,他们的权益他们做主。”学校产学研服务中心主任辜尊涛称,这彰显了学校依法治理理念在校园消费场景的深入践行。
师生反馈件件有回音
每日11时至12时30分、16时至17时30分,在中心值班的学生志愿者都会佩戴好执法仪,随机对商城内的商铺进行巡查。售卖的商品价格标签是否明晰、食品店内的加工环境卫生如何、商铺里售卖的各类商品进货单是否齐全……这些都是巡查人员关注的重点,也是巡查人员的工作日常。
“我们每天会开展两次巡查,每周跟随老师巡查一次,每月对校园内的自助打印机、自动售卖机进行一次检查,每年核查一次商城商户的‘三证’。”学生胡羊是中心现任负责人,在中心工作的这段经历,让她获益良多。此前有学生在校园理发店内办理年卡,之后理发店店主退出校园,学生找不到店主,便找到胡羊反馈情况。胡羊全程跟进参与处理,经多方沟通协商,店主拿出了两套解决方案,得到了学生的认可。“掌握了更多消费维权知识,还从不敢与人打交道的‘社恐’,成长为能独立调解纠纷的和事佬。”
事实上,许多学生志愿者在参与维权过程中,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与法治素养,还增强了责任感,他们以严谨态度对待每日巡查,持续推动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。“件件有回音”的维权效率,吸引了更多学生愿意共同参与、监督和维护商城的消费环境。
如今,多方力量汇聚,一张学校监管、商户自律、师生参与的共治网络在校园张开,无言地守护着每一位师生的合法权益。2024年中心处理投诉16起,妥善处理率达100%。